昆明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20亿方卯时十分空腹杯牛栏江水净滇池|滇池|水污染|牛栏

网络整理 2017-08-08 最新信息

奋进昆明

重大工程巡礼

滇池,是一个半封闭宽浅型的高原湖泊,湖水主要依靠城市排水和雨季径流水补充,与国内绝大多数湖泊相比,水体置换及循环周期更长,自我净化能力也相差甚远。为了缩短滇池水体置换及循环周期,建立健康的水循环系统,云南省确定了从牛栏江引水补充滇池的生态用水方案。

2013年12月29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3年多来,从200多公里外的德泽水库奔腾而来的牛栏江水成为滇池水体置换最大的动力和来源,每年5.66亿立方米的“生态水”成为滇池自然水循环体系中的最大亮点,至今年6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已累计向滇池补水约20.23亿立方米,通过加速水循环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滇池水体污染。

3年左右可置换一次滇池水体

滇池是内陆高原湖泊,调蓄能力差,水体更换缓慢,平均4年才能置换一次。同时,滇池位于城市下游,入湖河道穿过人口密集的城镇、乡村,会接纳沿途工农业生产废水及居民生活污水,呈向心状流入滇池。虽然经过环湖截污工程,污水已经很难流入滇池,但处理过的污水与地表水水质标准还有差距,导致滇池水体难以自净。因此,通过从外流域引水入湖加快水循环的方式,促进滇池生态环境恢复,是治理滇池的关键措施。

2008年4月26日,云南省确定了从牛栏江引水补充滇池的生态用水方案。作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措施的关键性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在实施环湖截污、入湖河道整治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可有效增加滇池水资源总量和提高水环境容量,加快湖泊水体循环和交换,对于治理滇池水污染、改善滇池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主要由德泽水库枢纽、干河泵站和输水线路工程组成。工程近期重点向滇池补水,改善滇池水环境和水资源条件,配合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其他措施,达到规划水质目标,并具备为昆明市应急供水的能力;远期主要任务是向曲靖市供水,并与金沙江滇中引水工程共同向滇池补水,同时作为昆明市的备用水源。

2013年6月16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实现全线贯通,同年9月25日投入试运行,之后经过10天试运行,暂停供水,进入调试、检修阶段等长达3个月的全面体检后,2013年12月29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现正式通水。随着清澈的牛栏江水奔流而下,德泽水库蓄水经115.85公里长的输水线路后,流至盘龙江进入滇池,每秒输水设计流量达23立方米,每年可向滇池补水5.66亿立方米。

截至今年6月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3年多累计向滇池补水20.23亿立方米。按照滇池蓄水量15.7亿立方米计算,3年左右可置换一次滇池水体。配合滇池水污染防治的其他措施,引水工程不仅缩短了滇池水体置换的周期,而且通过加速水循环的方式,有效降低滇池水体污染程度。

水质监测情况显示,补水两年后,滇池外海水质类别已由补水前的劣Ⅴ类转为Ⅴ类,营养状态下降至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磷的平均值也分别大幅降低。而至今日,外海水质也稳定保持在Ⅴ类,各项指标均不断向好。在这一系列改变中,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水体置换作用功不可没,成为滇池治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补水通道工程助草海水质改善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实施还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

2015年,在积极推进滇池治理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我市全面强化滇池流域健康水循环系统的完善工作,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补给滇池外海,以及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和资源化利用工程投入运行的基础上,实施并完成牛栏江—草海补水通道工程,对玉带河、篆塘河、大观河、西坝河进行清淤除障和节点改造,当年5月5日开始,每天约52万立方米的牛栏江水从盘龙江通过玉带河、篆塘河引入大观河、西坝河补充草海生态用水。按调度周期情况计算,约每15天可完成一次置换过程。

通水两年多后,加上周边各项综合整治工作,草海水质改善明显,周边水环境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草海水质类别均为Ⅴ类,部分指标甚至已达Ⅰ类至Ⅲ类,平均透明度也达到了0.75米。

除此之外,牛栏江流经的各县区,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嵩明县经过综合整治,牛栏江河岸两边的田地和湿地里,一群群白鹭正在悠闲地戏水、寻觅食物,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寻甸县通过牛栏江综合治理,沿河建设了污水深度处理设施、“三池”、生态塘等污水处理系统,堵住了村庄的生活污水……如今,昆明正加强牛栏江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境内牛栏江水质达标,顺利进入滇池,真正让滇池水健康循环起来。

今后,随着牛栏江的清水持续注入盘龙江、流入滇池,滇池水情将发生较大变化,滇池可利用水量将比目前现状水平翻一番,从而使滇池流域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Tags:滇池   水污染   牛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