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志愿者武思琪:为200抗战老兵做口述史|青山界|抗战老兵|9c8809南坎

网络整理 2018-08-06 最新信息

  50岁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武思琪最近做出一个决定:将他在昆明市区的一家面积上百平方米的建材店关闭,全部心思都用在关爱抗战老兵和复修青山界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上。

  “不管家人同不同意,反正我就这么定了。”武思琪大笑着说。从1995年开始从事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以来,23年间,武思琪几乎将所有做生意赚来的钱都用在了公益事业上,包括为200多位抗战老兵建起了口述史档案。

  有人说他傻,做公益比赚钱还热心,自掏腰包做公益不说,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干活。武思琪说,他不怕被人骂是傻子,“傻子有傻子的快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武思琪位于昆明市区的这家建材店开了20多年,生意一直不错。即便这几年建材生意不如前几年,一年下来赚30万元也不成问题。

  为做公益关掉店铺

  武思琪比5年前略微发福了一些,两鬓间也有了少许白发。不过烟瘾大了不少,一天下来他差不多要抽两包烟。武思琪说,告别开了20多年的建材店,他也很不忍心。但在他看来,关爱抗战老兵和复修青山界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对他来说都是更重要的事情。“他从来都不看重钱,只要手头有点钱,基本上都用在改善老兵生活上了。”关爱抗战老兵基金的一位志愿者说。

  武思琪是国内关爱抗战老兵行动的发起者。从1995年开始,做生意赚了一些钱的他便将手头的余钱捐给抗战老兵。他记得,1995年时,每个抗战老兵一年600元。当时老兵们没有电话,也没有银行卡,要把钱送到他们手中,只能靠步行。他和志愿者翻山越岭,将大家捐赠来的善款4万多元分发给几十名抗战老兵。因连续走了几天山路,脚都磨破了。

  在他和关爱抗战老兵基金的努力下,关爱抗战老兵行动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这是武思琪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他奔波了十多年的事情,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现在老兵们的生活非常幸福。”直到现在,武思琪仍坚持每半个月去看望抗战老兵。

  武思琪正在做的,是今年3月启动的复修青山界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他向记者介绍,1945年,日寇为了挽回在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急于夺取芷江机场,直逼陪都重庆,从而发动了湘西会战。1945年4月16日,日军109联队在汉奸的带领下,占领了中国军队先期在青山界修筑的碉堡、战壕。

  1945年4月29日凌晨,中国军队组织了200多名将士作为敢死队,在十几名熟悉地形的村民带领下,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歼敌200余人,使青山界主峰阵地失守13天后重新回到中国军队手中。此后双方激战28个昼夜,血染山岗。日军109联队被歼灭4000多人,几乎全军覆没,而中国军队也有2000多人捐躯。

  武思琪说,由于战斗惨烈,很多抗日将士的骸骨没来得及收殓,依然在山谷中散落。1995年,他的父亲武文宽曾发动龙庄湾村民自发捐款修复抗日阵亡将士的坟茔,但资金不够。父亲1997年去世后,他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如今,复修陵园得到当地政府支持,进展顺利。

  再不做口述史一切都晚了

  当年的抗战老兵很多都已经90多岁,每过几个月,武思琪都能收到老兵去世的消息。这让他抓紧做“抢救性”工作——为抗战老兵做口述史。“等不起啊,抗战老兵剩下的人数已经不多了。”武思琪的语调中有些焦虑。从3年前开始,他会同其他志愿者,拍摄抗战老兵口述史,目前,已完成200多名抗战老兵的视频拍摄工作。

  老人们上了岁数,每次只能谈上不超过1个小时。为每个老人建口述史档案,都要花长达一周的时间,谈好几次。很多抗战老兵都住在偏僻的乡下,开车要三四个小时,但他起早贪黑,乐在其中。有时天色晚了,就夜宿农家。

  “这些都是珍贵的史料,我是在记录历史。”武思琪激动地说,每次听到老兵们讲述跟日军浴血战斗的故事,他都忍不住流眼泪。“有一位老人说,他的战友一条腿被炸断了,还是拖着身体冲向日军,拉响了手榴弹。”回忆起这些细节,武思琪有些哽咽。

  在周围的志愿者们看来,武思琪对公益事业的痴迷达到“入魔”的程度。对此,武思琪哈哈一笑,“这有错吗?赚钱可以等,但抗战老兵们却等不起。再等,他们都不在了,一切都晚了。”

  武思琪告诉记者,在父母的教育下,他从小就很崇拜抗日英雄,他还在部队当兵4年,经历了军营的洗礼。参加工作后,不管是为红军战士捐款,还是为抗日将士捐款,他都非常踊跃。

  20多年下来,武思琪几乎将所有赚来的钱都用在了关爱抗战老兵以及挖掘远征军遗骸等公益事业上,花费少说也有上百万元。

  “只要是关爱抗战老兵的事情,武哥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支持。他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关爱抗战老兵基金的一名志愿者说。不过,这可苦了他的家人,武思琪长年在外面当志愿者,一年到头家人都难见他的踪迹。最长的一次,他在外面整整待了两个多月。武思琪的儿子今年25岁,如今在深圳工作,有时武思琪手头的钱不够时,他就会向儿子伸手。去年,听说一位抗战老兵治病需要几万元,他从儿子那里拿了1万多元,送给了这位老人。

  前往缅甸寻找远征军遗骸

  为了公益事业,武思琪不仅舍得掏腰包,还冒着生命危险。这是很多志愿者都敬佩他的地方。

  2011年9月14日,由云南省侨联主办的“忠魂归国”活动启动,70多年前阵亡在缅甸的19具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回国安葬。这年年末,武思琪作为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了解到在缅甸南坎、八莫和芒友等地有远征军陵墓后,他就多次深入到这些地区去调查和考证。经证实,1944年底至1945年初,远征军和日军交战约一个月,最后收复南坎。战后,在南坎修建了阵亡将士公墓。

  “当我听说还有400多具远征军遗骸还在缅甸时,我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必须将他们迎回。” 从2013年初开始,武思琪先后20多次前往缅甸实地寻访远征军遗骸,其中的艰辛和曲折,难以言说。他告诉记者,他不懂缅甸语言,也不熟悉地形,只好先请当地华人帮忙,而每天数百元的费用,都是自掏腰包。

  武思琪记得,2013年6月的一天下午,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他和4名志愿者正在南坎的一处荒芜的农田现场勘查,结果河水越涨越高,眼看小船就要倾覆。载他们过来的船夫一看势头不对,便开着船跑了。当时周围方圆几公里以内根本没有房屋避雨,也没有地方可以住宿。如果没有船回去,他和几位同伴要在暴雨中露宿一晚,还有可能被上涨的河水围困,随时有生命危险。他们在暴雨和闪电中被淋了两个多小时,最后还算运气好,一辆故障摆渡船经过修复可以用,刚好停在河边。他赶忙上了渡船,连夜回到了云南瑞丽。“当时真的是命大。”武思琪笑着说。但回国后,他就大病了一场。

  2013年9月,武思琪从南坎先后挖出遗骨和皮带扣等。2014年6月,425具远征军遗骸被归葬在云南省腾冲国殇墓园。武思琪说,他从2011年就开始寻访远征军在南坎的墓地,一直到2013年9月,前后历时3年时间,其中从2013年2月到9月这大半年时间内,他就先后20多次前往缅甸。

  “我不怕被人骂是傻子”

  武思琪冒着生命危险先后20多次到缅甸寻访远征军遗骸,他的“拼命三郎”劲就连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很多志愿者们都感动不已。每天,他拿着一大瓶矿泉水,几个馒头,在40℃的高温下暴晒一天,不到一个星期下来,他的嗓子就哑了,嘴唇、胳膊都开始脱皮。那大半年,武思琪被晒得黑了一圈,整整瘦了20斤。

  而他做这些事的花费都是自己出的。“包车、包船的钱,请当地华人当向导的钱,住旅店的钱,全部都是我自掏腰包,那半年,我什么事也没干。”武思琪咧着嘴笑着说,光这大半年时间,他就花费了30万元。武思琪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想法也很朴素,就是想让每一名抗日阵亡将士都魂归故里。“由于战斗惨烈,许多战死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没有墓地,没有姓名,多年以后,他们的墓地也几经变迁,不少忠骨暴露荒野。把他们接回祖国安葬是应该的,我没觉得自己做的事有多特别。”

  当然,武思琪面临的质疑也不少。很多人说他把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但武思琪总是嘿嘿一笑,他说,做公益就要有牺牲和付出。“我啥也不图,就图个心安。”武思琪说,他用了大半年时间,把24盒远征军的骨灰接回国内安葬,让生者宽慰,亡者安息,从那以后,他每天睡觉都睡得很香,“我不怕被人骂是傻子,傻子有傻子的快乐。”

  武思琪对外总是把这件事轻描淡写,他跟旁人说得更多的是他得到的帮助,有热心人提供远征军资料,在缅甸的华侨当翻译、帮忙联络、提供住宿。

  武思琪说,别人的质疑阻挡不了他投身公益的决心,他此生都要将精力用在公益事业上,“做公益我感到快乐和充实,我的兴趣在这里。”正因为如此,在其他志愿者眼里,武思琪是天生的乐天派,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不会抱怨吐槽。

Tags:青山界   抗战老兵   南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